您的位置首页  建筑材料  石材

无锡物联网十年: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9-09-1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原标题:无锡物联网十年: 从“无人区”到“新高地”

  全国首个窄带物联网全域覆盖的地级市、全国首个物联网连接规模超千万的地级市、全国首个高标准全光网城市、全国首个IPv6规模商用网络、全球最大规模的城市级车联网应用示范城市,人们印象中出产太湖三白,自古以来就是鱼米之乡的无锡,正在以物联网、高科技推动着一次全新的转型。

  2019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近日在无锡召开,而这已经是无锡连续第四次举办这一世界级的物联网大会。“世界物联网看中国,中国物联网看无锡”。十年前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落户无锡,拉开了中国物联网发展的序幕,使无锡从物联网的“无人区”发展成为中国物联网科技的新高地,同时也在世界物联网版图上烙下了鲜明的“太湖印记”。

  “壮士断腕”踏入“无人区”

  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最早是源于一场“危机”。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引发无锡市饮用水危机。之后,无锡市就将太湖沿岸产业结构调整作为最重要的工作,提上了历史日程。

  “当时可以说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来治理污染,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无锡市副市长高亚光见证和参与了十年来无锡市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整个过程。

  据介绍,当时无锡大力度压减低端产能,消灭污染源,在短时间内就减少了沿岸3000多家企业。这对当时无锡的经济发展还是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财政压力巨大。减少的企业较多,而新的增量又没有,新旧动能转换的艰难,造成无锡的经济、人口等一段时间内都出现了负增长。

  就在这个转型期,物联网开始进入到无锡的视野当中。“十年前,物联网还是一个陌生的词。我当时担任科技局副局长,技术出身的我都没有听说过这词”,高亚光表示,发展物联网对于当时的无锡来说是进入了“无人区”。

  高亚光说,当时凭借无锡多年来在制造业和高科技方面的技术积累,借助中国感知中心的平台,开始了在物联网领域的示范探索。

  面对“无人区”的现状,从国家、江苏省到无锡市都制定了瞄准产业应用,打造产业集聚地和示范应用先导区的总体目标。同时,借鉴互联网的发展经验,当时没有给无锡物联网发展下定量的规模指标。2010年前,谁也没有想到互联网的发展会如此迅速,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给互联网下定义,由它自己生长。对物联网的发展也延续互联网发展的经验。

  “这是无锡物联网发展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高亚光说。

  在物联网博览会上,江苏省委书记娄勤俭表示,把物联网打造成最有特色、最有竞争力的产业,让物联网更好地促进生产、走进生活、造福百姓。

  物联网已经走到了我国科技创新的聚光灯下,担负着制造强国建设的重任。可以说,物联网在无锡发展的这十年,是中国物联网先行先试的十年,也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

  对标全球打造“新高地”

  经过十年的发展,无锡的物联网产业已经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物联网的新高地。

  近年来,无锡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以持续不懈的努力推动经济产业转型升级发展。2017年,无锡正式迈入“万亿GDP俱乐部”,2018年全市GDP突破11000亿元,人均GDP在GDP过万亿城市中仅次于深圳,位居全国第二位。无锡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城市能级和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2018年,无锡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超过2600亿元,总量占全国的1/4、江苏的半壁江山。从2009年的只有几十家物联网企业,发展到现在集聚18万产业人员和2000多家物联网相关企业。集成电路产业、软件产业的产业规模双双突破千亿元,成为继上海之后全国第二个集成电路规模超千亿元的城市。同时,无锡传统制造业表现良好,去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幅达9%,位列全省第一。

  在无锡的中科微至公司,记者看到在一条条自动化的包裹分拣线上,通过拍照、扫码,一个个包裹被准确地分拣到各自该去的区域,整个过程除了包裹上线的环节外,完全实现了无人操作,大大节省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中科微至的工作人员介绍,通过使用自动化设备,人力节省2/3,包裹分拣的速度提高了10倍多。同时,这套技术完全是自主研发,已经广泛应用于快递领域的“四通一达”、菜鸟网络、苏宁云商等企业。

  “目前在物流自动化方面,在国内基本已经没有国外的竞争对手,而即使是在国外的竞争对手,也基本都是国内企业设立的”,这位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大力推进技术研发,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例如将现在对包裹的五面扫描升级突破到六面扫描,真正实现物流分拣的全部自动化。

  来到无锡海澜之家,记者第一次认识到,在这个“男人的衣柜”里竟然还藏着这么多的高科技元素。在海澜之家位于无锡的自动化仓储物流中心,记者看到一件件衣服被流水线准确分拣到了5000多个不同的箱子里,发往海澜之家位于全国的5000多个门店。

  “技术、算法、数据已经成了海澜的核心竞争力”,海澜集团副总裁江南表示,没有技术的支撑,管理这样一个巨大的网络是难以想象的。通过各个网络终端的数据反馈,海澜可以及时调整每一个门店的进货数量、款式、种类等,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海澜之家的主营业务已经转向了设计、品牌、技术等产业链的两端。”

  无锡有着全世界最大的开放式智能汽车测试区域——220平方公里的城市开放道路环境。这里的红绿灯是会“思考”的。它可以和往来行驶的车辆进行交流,告诉车辆以什么样的速度可以保证通过绿灯、红灯需要等待多久,让车辆在远处就可以做好准备。

  奥迪公司自动驾驶高级工程师马子康介绍,奥迪的智能化汽车正在无锡进行测试,这里的测试环境和硬件配置,在其他地方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现在,有一半的国际物联网标准是由无锡制定的”,高亚光表示,无锡物联网产业在专利、应用示范项目等领域的拓展,展现了无锡在物联网技术上的领先。在全球60多个国家、700多个城市都有无锡物联网企业的身影。“无锡在物联网方面的先行先试,对于整个中国的物联网发展,对于大数据、云计算都带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无锡实践”,到“无锡经验”,再到“无锡智慧”,无锡凭借宽容开放的政策环境和始终如一的工匠精神,始终站在了引领物联网发展的潮头。

  政策环境成为发展关键

  无锡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宽容开放的政策,以及国家和省市两级始终如一、坚持不懈地执着精神,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生态系统。

  “无锡物联网发展的这十年,不论人员如何变动,规划如何调整,无锡始终坚守物联网发展的方向,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十年坚守,体现了工匠精神”,高亚光说。

  在示范过程中,无锡以示范带动应用,以应用带动市场。以满足市场需求作为研发的重点和方向,并通过研发突破来集聚产业,再由产业和技术引领推进,形成一个完整的链条。

  “要丢脸就丢在无锡,等翅膀长硬了就要飞出去,到其他地方开花结果”,高亚光说,就是这样的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政策环境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创新企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成功企业将总部放在无锡。

  在政策导向上,无锡聚焦重点,倾听企业呼声,了解企业共性需求,千方百计帮助企业科技成果落地,将企业扶上马再送一程。

  在这方面,曾经的理科高才生、技术人员出身的高亚光有着切身的体会。20年前,材料专业毕业的她研发了一种高温阻燃材料。而同一时期,她的大学老师在杜邦公司也研发了相同的技术。所不同的是,美国杜邦公司所在的州随后发布政策,要求所有的医院、车站等地方的装饰材料都要使用阻燃材料。该技术很快就打开市场,并且有资金保障后不断改进,技术越来越好。

  而当时国内没有这种技术应用的市场。直到七八年后,一次矿山事故,才将人们的眼光聚焦到阻燃材料上。这时候高亚光的发明才被市场青睐,并获得科技进步奖。

  这样的切身体会,也让高亚光在之后的科技工作,以及管理科技工作的过程中更加注重技术成果的落地和市场化的推广。“在无锡更容易把事情做成”成了企业对无锡的最朴实评价,也是对无锡的最高褒奖。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推进,智能产业快速发展,发展好物联网势在必行。无锡已形成引领发展、辐射全国的物联网产业格局,将在世界物联网领域打造中国高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