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知识

魏晋南北朝建筑艺术的文脉变调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魏晋南北朝(公元220-589年)时期,战乱频仍,秦汉时期的建筑大都被毁。南北并立的王朝交相更替,无力营建规模巨大的城邑和宫殿,只有相对较为稳定、繁荣的北魏得以扩建都城洛阳,洛阳及其周围的宗教寺院建筑也兴盛起来。从文化史角度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意义重大的文化转型和文脉变调,这直接影响了此一时期中国建筑艺术风格的形成及历史发展,实现了建筑艺术文脉的转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充满民族斗争和民族融合的时代,同时也是域外文化输入及宗教建筑形成与发展的时期。这期间的统治阶级利用宗教作为精神统治的工具,建造了大量的宗教建筑,特别是佛教建筑。梁武帝时,建康城中的佛寺达500多所。杜牧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现存的栖故山千佛岩就是南朝齐、梁时的王公贵族们施舍所造。十六国时期后赵石勒大崇佛教,兴建寺塔。北魏统治者更是不遗余力地崇佛,建都平城(山西大同)时,开凿了云冈石窟;迁都洛阳后,又汗凿了龙门石窟。北魏末年,北方佛寺已多达3万多所,仅洛阳城内就达1367所。这一时期修建了许多巨大的寺、塔、石窟,制作了许多精美的雕塑、壁画。这些作品都是当时工匠们将中国原乜的建筑艺术与外来文化结合而创造的艺术瑰宝。
  中国传统的庭院式木架构建筑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佛寺的建造。佛寺殿宇基本上采用中国固有的宫殿殿宇形式,部分受到印度建筑的影响。佛寺的布局结构日趋中国化。北魏胡灵太后于熙平元年(516年)所建洛阳永宁寺,就是典型的代表。其平面呈方形,采取纵向中轴对称布局,重要殿宇一律排列在中轴之上,而以中轴为基准呈左右对称态势。前有山门,门内立塔,塔后是庭院,庭院之后是主殿。这种寺塔合建模式,带有中国早期佛寺空间布局的一般特点,有印度佛寺遗影。整座寺院以塔与塔后主殿为主题建筑。九层木构的永宁寺佛塔就居于中央,秩序井然地分布着全寺1000多间房舍。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屋宇为坡顶,气势雄伟。门楼、院墙多有壁画与雕刻做装饰。从该寺可以管窥当时佛寺建筑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佛塔原是为了埋藏舍利(释迦牟尼遗骨)供佛徒礼拜而建造,传到中国后,尺度缩小变成塔刹,与东汉时已有的多层木构楼阁相结合,形成了中国式的木塔。洛阳白马寺中的佛塔是我国最早建筑的佛塔(公元75年除木塔外,还发展了石塔和砖塔,现存的北魏孝明帝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所建的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就是我国最早的佛塔。是现存于地面的中国最古的伟大塔例,也是我国现存唯一的正十二边形平面的佛塔。该塔全I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