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建材知识

1945年之后的现代主义

  • 来源:互联网
  • |
  • 2014-12-2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就建筑而言,1945年至1990年间的建筑可分为两个阶段,1970年前为正统现代主义占统治地位,是人们熟知的国际风格。建筑师们崇尚这种风格,建筑院校也教授这种风格,这种风格企图割断历史,摆脱传统束缚。
  这种新型的建筑形式以科学为依据,应用广泛,被认为预示着新技术时代的开端。它崇尚机减,但是它的含义也仅仅证明了其自身和生产的手段而已。它乐观地开场,发展到20世纪60年代末已经疲态显现,落入官僚主义俗套。功能决定形式的观念演变成毫无内涵的功利主义,仅可以表现建筑结构本身。预制体系的建筑遍布世界各地,却并未证明比传统的方式造价低廉,反而造 戎各地建筑千篇一律、毫无特色。于是1970年左右,出现了反对的呼声,人们对大量机械化建筑带来的压迫感深为反感,对老城镇的拆毁后悔不已,同样对历史的否定也深感不安。人们呼吁要重新关注建筑意义的问题,这使人们对建筑的象征功能产生了兴趣。建筑作为自足的客体的概念被认为是对城市的破坏,于是再次把目光投向建筑环境以及建筑物周围的街道广场,由此,现代主义之前的建筑史又重见天日,甚至现代建筑史也进行了改写,现代主义为后现代主义所取代。在浅层意义上,这意味着建筑师们可以自由地搜寻历史、关注意象。从更深层面来看,它意味着同文 学及哲学运动一样,承认文化相对性带来的迷惑。
  后现代主义具有强烈的讽刺性和实验性,但是它的自由性特征又为多元性混乱所取代。因为建筑作为一种科学似乎已经失败,因此它再次被 宣称为一种具有可预见的自我陶醉结果的艺术。 有些倡导回归古典的建筑师们重拾19世纪的建筑形式。更为严重的是,政治局势的变化,剥夺了建筑早期的公众计划。它们建立起来的形象随着 西方福利制度的衰退在西方世界也暗淡起来。难怪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解构主义运动倡导建筑语言的碎片化,因而反映的是无家可归的痛苦。商界与媒体开始合作开发建 筑形象,设计与时尚日益成为同义词。提倡风格与实体分离,使印刷和屏幕占领日常生活的世界。
  我们站在千禧年门槛上回顾往昔,努力搞清 自己所在的位置。20世纪的建筑不再拘泥于“现代主义设计”规则,而是展现出丰富多样性,最终我们意识到建筑原本就该如此。我们至今仍在 品味了解新的科学技术和新的社会形势引起的各种转变。世纪末的大多数建筑反而成为世纪初那 些大胆设计的脚注。本章所选内容包括现代主义 先驱的杰作,但其表现出的观念已经超越“国际风格”的正统性,尤其后半章的选材多为1945年后崛起,立于现代主义对立面的建筑师的作品。 有斯特林的代表后现代主义的新国立美术馆,有皮阿诺和罗杰斯代表高科技流派的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还有提倡使用者参与设计的克罗尔的医学院学生宿舍。当然真正优秀的设计应该是从各方面汲取营养并将之融合的,以下选材即是各元素综合运用的杰出范例。
  圆形的转角以及赖特专门设计的桌椅 使其“流线型、椭圆形”的特色得到进一 步展现。内部色调多采用美国中西部建筑 典型的赤褐、棕褐色,又以乳白色立柱相 呼应,形成一种既宁静怡人,又不会枯燥乏味的氛围,中和了总体布局水下空间的 感觉。
  约翰逊办公楼还有一个值得一提的特 色就是其规模。它的实际规模并没有照片 上显得那样庞大,所以建筑体积带来的震 撼与其家园般的亲切感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例如,水泥立柱底部是直径不足一掌 的黄铜柱脚。这个小细节将古典主义立柱特色与人体构造相结合,成为现代主义建 筑中的神来之笔,同时也推翻了古典建筑理论中承重与支撑关系的原则。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